邵阳网首页 > 随笔 > 内蒙古二连盆地:偶蹄类化石研究取得新进展
内蒙古二连盆地:偶蹄类化石研究取得新进展

TIPS:本文共有 86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始新世初期,不同类型的原始偶蹄类几乎同时出现在北美洲、欧洲、亚洲,偶蹄类的起源至今尚未有一致认识。始新世之后、尤其是中新世以来,偶蹄类获得演化上的成功,如今,它们是现生陆地哺乳动物中多样性最高的有蹄类类群,数量众多、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早期偶蹄类化石材料的研究可不断完善对该类群的认识,并对理解其具体的演化过程颇具意义。

近日,《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完成的以A new middle Eocene bunodont artiodactyl from the Erlian Basin (Nei Mongol), China为题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发现于我国内蒙古二连盆地中始新世地层中的一类原始偶蹄类化石。新发现的材料牙齿结构简单、是典型的丘形齿,连接主尖之间的棱脊弱发育。详细的形态学研究表明,新材料与偶蹄类中已知的各个属种均不同,牙齿结构和一些头骨特征上显示出与缅甸和泰国中/晚始新世地层中发现的一些偶蹄类更接近,却明显比它们有更多原始的特征,遂建立新属——二连豨(Erlianhyus);根据最简约原则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二连豨在早期偶蹄类中位于较为基干的位置。根据二连豨完全丘型齿的特点推断这一类动物或以较嫩的植物为食,以避开与动物群中占主导地位的奇蹄类之间的食物竞争。

内蒙古二连盆地伊尔丁曼哈组已发现并报道了大量的奇蹄类、啮齿类及兔形类等化石材料,整个动物群的面貌已形成。偶蹄类在整个动物群中所占比例较小,该研究丰富了该动物群的组成,并为认识早期偶蹄类在亚洲的演化、探讨早期偶蹄类不同门类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新线索。

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的资助。

【来源:中科院之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

小标题:内蒙古二连盆地偶蹄类化石研究获进展

小编关于《内蒙古二连盆地:偶蹄类化石研究取得新进展》就分享到这儿了,如果内容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加收藏哦!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5)
  1. 雷牙2024-01-24 15:35雷牙[重庆市网友]103.54.49.206
    这些化石代表着古代生物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顶6踩0
  2. 倚楼倒影2024-01-24 15:19倚楼倒影[内蒙古网友]203.57.90.23
    内蒙古的古生物资源真是丰富,期待这次发现的成果。
    顶10踩0
  3. 蓝邃2024-01-24 15:04蓝邃[广西网友]203.30.194.245
    化石研究对了解地球历史太重要了,加油!
    顶0踩0
  4. 快乐女神2024-01-24 14:48快乐女神[海南省网友]203.30.173.227
    希望这次的新进展能够为古生物学研究带来更多新的发现。
    顶0踩0
  5. 静空。2024-01-24 14:33静空。[西藏网友]43.242.207.174
    哇,化石研究真是太神奇了!
    顶20踩0
推荐阅读
湘ICP备19021678号
Copyright © 2023 邵阳网 i07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