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网首页 > 知识 > 备战高考:作文试题综述与评析
备战高考:作文试题综述与评析

TIPS:本文共有 876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8 分钟。

《备战|高考作文试题综述与评析》是一本旨在帮助考生备战高考作文的专业辅导书籍。本书对高考作文的常见试题进行了全面综述和深入评析,涵盖了各类议论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和题材。通过对历年高考作文题目的分析,本书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写作思路,同时针对每种题型提出了针对性的写作技巧和范文范例,帮助考生全面理解题目要求及作文结构,提高作文水平。无论是对作文技巧的追求还是对写作素材的丰富,本书都可以成为备战高考作文的得力工具。

高考语文十套试卷中共有11道作文题,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道,北京命制2道(采用选考形式),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总体上说来,作文题命制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旨归,以新高考评价体系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托,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夯实学科基础;试题多采用新材料作文形式,材料多传递时代脉动,紧贴时代精神,弘扬时代追求,引导青年学生关心社会发展、拓展国际视野、参与变革进程、推动文明进步;通过情境设计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在写作任务上则进一步强调了语言的应用性与交互性,引导青年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重视语言功能、关注语言运用、提升学科素养。

一、论题:宏大、深微与开放

自以来,高考语文作文题多以宏大主题为论题,所谓宏大主题,即与社会发展、时代变革、国家目标、民族梦想等相关的重大主题,宏大主题关注人的社会性,重在描绘国家、民族的历史场景、现实情景和未来图景,承载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等崇高精神和主流价值,弘扬恢弘阳刚的审美趣味和高远伟岸的人生追求。

为了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高考作文题致力于引导青年成长,而通过宏大主题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命运和家国命运相结合,用个体的人生追求奏响时代旋律,对于纠正青少年学生在网络时代文化思潮影响下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形成的以“精致的利己主义”为特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说,实在是很有必要的,毕竟,“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一)三大主题

高考语文11道作文题所涉及的论题,仍然以宏大主题为主,其中包含“青年成长”“文化传统与家国情怀”“中国故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大类。

1.

青年成长

青年成长是高考作文最重要最核心的主题,也是高考指挥棒作用发挥的指向,实际上,无论高考作文题以什么为论题,青年学生都有必要把它跟自己关联起来进行思考。在高考语文的11道作文题中,直接指涉青年成长话题的就有4道,分别为全国III卷的“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北京卷的“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江苏卷的“你未来的样子”和浙江卷的处于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你”,此外还有间接指涉青年成长话题的北京卷第2题“一条信息”,具体如下:

全国III卷: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北京卷:

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江苏卷: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浙江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这5道作文题目中,全国III卷关注自我认识中的“我”,江苏卷和北京卷第2题关注网络时代条件下的“我”,北京卷第1题和浙江卷,包括江苏卷关注群体或社会中、外在要求下的“我”,其中北京卷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的成功发射为切入点,引导青年学生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其宏大特征显而易见,其他几道文题中的“我”似乎没有宏大主题的直接要求,但作为一个迎接祖国挑选的青年考生,无论是在“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的问题回应上,还是在“一条信息”的内容选择或者在“一条信息”带给自己的成长启迪上,应该表现出宏大的追求,毕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也就是说,青年学生应该有一种自觉的未来意识和成长意识,在准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更好地塑造自己。

2.

文化传统与家国情怀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系和精神标识,是解释一个民族何以相与与共、众志成城的文化密码,也是催发这个民族不断创造、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全国Ⅰ卷作文题“对历史人物的感触”、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中华地名”从中华历史文化中选取材料和确定主题,引导青年学生深入涵咏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从中汲取促进个人成长的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在提高个人品德修养的同时培育家国情怀。

全国Ⅰ卷: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全国新高考Ⅱ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全国Ⅰ卷作文题把历史人物放置在一匡天下、成就霸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业绩之下,让弃一己之私、图王霸之业成为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位历史人物共同的生命底色和价值追求;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用地名来涵盖诸多文化内容,既突出了语文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特征,也引导青年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种种文化现象,获得思维发展和学业成长。值得注意的是,两道以“文化传统与家国情怀”为命题意图的作文题,也都通过读书、行走、经历、见闻、感悟等设计巧妙地与青年成长关联起来,让青年学生把语文学科学习跟现实语境、跟生命体验关联起来,从而明确学习的意义。

3.

“中国故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从我们每一个个体到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很多东西都被肺疫和抗疫改变了。其中有一种改变值得关注,那就是: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它给了我们一个从“小我”变成“大我”的契机,我们一方面发现,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原来是真的和自己息息相关,人类处于一个命运共同体之中,另一方面也发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可以凝聚成战胜一切的力量。对于中国说,它给了我们一个向全世界展现大国风采的契机,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的制度优势、惊人的团结精神、巨大的建设成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认同。高考作文题将“抗疫”这一具有全球性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力量的过程中坚定投身中国建设、促进世界繁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信心。11道作文题中有4道或直接或间接涉及这一主题,其中全国新高考Ⅰ卷和天津卷讲述中国抗疫故事,全国Ⅱ卷讲述全球抗疫故事,上海卷则是以肺疫和抗疫为隐在的背景,提出了一个人类主体性发挥的哲学命题和社会危机管理的现实命题。如下:

全国新高考Ⅰ卷: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天津卷: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全国Ⅱ卷: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上海卷: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同样,在这几道以疫情为背景或对象的作文题中,全国Ⅱ卷“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主题,天津卷的“你和我”,直接和青年成长相关联;而全国新高考Ⅰ卷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上海卷用“转折”一词概括疫情体验,通过特定的写作任务引导青年学生思考自己的历史责任和行为选择,间接指向青年成长。

(二)三大特征

以宏大主题引导青年学生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人,接过属于自己的接力棒,跑出一代人的好成绩,这是高考作文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在设题上为青年学生的个性化发挥、创造性思维留下足够的空间,以充分考查其思维品质和语用能力,同样也是高考作文非常重要的命题意图,因此,综观高考作文题,在统一性的基础上体现开放性、追求深刻性是非常明显的特征。

统一性:青年成长

如上,本年度高考作文仍然表现出宏大命题的总体特点,总体上分为“青年成长”“文化传统与家国情怀”“中国故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大主题类别。而这三大主题类别,最终都统一到“青年成长”的主题之下,“文化传统与家国情怀”“中国故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两者不过是把青年成长和继往开来的文化命题、“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时代命题关联起来,把“青年成长”主题放置于文化命题、时代命题之上。

每一个高考考生,都是时代青年的一分子,都在迎接祖国的挑选,自觉地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站在时代的高处眺望未来,怀着家国的深情面向世界;自主地按照祖国的需要、时代的需要塑造自己,让自己能够承担推进国家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重责,这是青年学生成长的题中应有之义。高考作文文题在论题上的统一性启发我们,培养大视野、大心胸、大格局,是一代青年成长所必须,追求一己之利,满足一己之私,把个人得失放置于事业进步之上,在我们这时代很常见,但却是一代青年在成长过程中所应该摒弃的。

开放性:个性发挥

综观高考语文中的11道作文题,命题者对论题的开放性追求成为一种重要特征。当然,有几道作文题的论题是既定的,考生自由发挥和创新表达的空间比较有限,比如全国Ⅱ卷的“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全国新高考Ⅰ卷的“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北京卷的“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浙江卷的“个人与家庭、社会”、上海卷的“转折”。

其他几道作文题却在一般性的观点和个别性的内容之间架设起桥梁,通过对“既定”的论述和“特定”的阐述,给了青年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自由空间。如全国III卷的“如何为自己画好像”,通过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来描画自我,通过描画自我来认识自我和塑造自我,这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必须的,但对“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问题的回答却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一分子,天赋、梦想、能力也都有所不同。全国新高考Ⅱ卷的“中华地名”承载着一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是既定的,“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也是既定的,但具体的地名不同,你的记忆、情感与故事以及地名对于你的意义是“特殊的”。江苏卷“你未来的样子”也是如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规律是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类既定的特征,智能互联网时代强化了这种特征也是既定的事实,但每一位考生的“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都是不一样的。北京卷的“一条信息”对媒介素养的要求是既定的,但这条信息的具体内容一定也是千差万别的。天津卷的“中国面孔”非凡的英雄、平凡的英雄共同打造中国形象是既定的,他们对青年学生的引领作用是既定的,但每一个人要做什么的人是特定的。

至于全国Ⅰ卷的“对历史人物的感触”,让考生在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三个历史人物之中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个进行思考和写作,还有北京卷二选一的试题设计,在辨析中给予考生自由选择的权力,更是体现了本年度高考文题开放性的特点。

深刻性:二维结构

综观高考语文中的11道作文题,命题者在主题设定或主题与材料之间大多存在一个或隐或现的二维结构,体现出命题者对于考生思维深度的追求。

以青年成长为论题的几道作文题,全国III卷存在自我认识和自我塑造二维,其中包含几个层层推进的问题,把考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北京卷第一题存在由55颗卫星构成的北斗卫星系统和每一颗卫星的二维结构,引导考生在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中思考个体的价值和功能;江苏卷和北京卷第二题存在媒介素养和自我塑造二维,引导考生在一个信息庞杂的时代坚守自我;浙江卷把个人放置于“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中,在自我设计和外部要求之间建构起二维结构。这些文题中的二维关系有些是递进的,有些是统一的,有些是矛盾的,正是这些复杂的关系对考生的思维品质提出了要求。

以疫情这一重大社会事件为材料的四道作文题,一道思考“距离与联系”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全国新高考Ⅰ卷),一道赞美“中国面孔”(天津卷),一道表示“携手世界”(全国Ⅱ卷),还有一道探讨人如何应对“转折”(上海卷)。

以传统文化为素材的“历史人物评骘”(全国Ⅰ卷)和“中华地名”(全国新高考Ⅱ卷)则是把家国情怀寄托在人物/地点之中,形成二维结构,考生需要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材料的文字表象中发掘出家国情怀的深层内涵。

二、材料:时代性、综合性、多样性

新材料作文通过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偶有图画等其他材料形式出现)表达作文的论题,考生要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确定立意,并且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写作。综观高考语文11道作文题,在材料内容的选择上表现出时代性和综合性特征,而材料的规模不一,组织形式也十分多样。

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新冠肺炎之疫是开春以来最为重大、最为严重的社会生活事件,正如坊间所预测的,本年度高考作文有4题直接或间接以此命题;在指向青年成长话题的5道文题中,除了全国III卷的“如何为自己画好像”没有以现实生活或时代图景入题,其他文题把青年成长放置于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科技创新的成果中、媒介素养的要求下,体现出时代性特征;至于全国I卷的历史人物材料,在弘扬中华美德之外,意在借古论今,用历史烛照现实,以特定人物表达大我追求,同样体现出时代性特征。

综合性是新高考评价体系中“一核四层四翼”中的“四翼”之一,是语文学科课程和语文素养目标综合性在高考中的必然体现,但目前备考中对综合性的重视不够。就高考作文来说,文题的综合性体现在“青年-时代-国家”“过去-现在-未来”“家-乡-国-世界”“个人-社会”等多个要素的介入和整合。最为典型的是天津卷,从“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到“造福人类”的屠呦呦,一道意在礼赞英雄(青年标杆、人生楷模)的“中国面孔”作文题,时间和空间跨度都很大,北京卷第1题谈“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但材料中的“可服务全球”一语拉大了空间跨度,而多套试卷中的“你未来的样子”“对未来的美好期望”“青年共创未来”等表达,把时间跨度拉得很大。

关于材料的规模和组织形式,我们不妨以字数最少的上海卷和字数最多的全国Ⅱ卷做个比较。上海卷:“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只有区区30几个字,以一个论断和一个问题的方式呈现;全国Ⅱ卷有200多个字,用“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等六句引语串联社会现实组合而成。反差之大,灵活度之高,充分体现出作文题材料选择和运用的多样性特征。

高考作文题材料的时代性引导我们关注社会生活,综合性引导我们扩大视野、强化思维,而多样性则表明备考中对于作文材料的猜押和预测意义不大,无论是对于语文素养提升还是对于考试成绩获得来说都是如此。

三、情境:真实、交互、灵活

在高考语文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转换的改革过程中,情境设计成为试题命制的主要抓手和重要突破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把情境作为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考查载体;张开在《情境化试题设计在高考语文中的使用》一文对高考语文在情境化试题设计上所做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分析。在张开看来,目前高考语文主要在名句名篇默写题、语言文字运用题和作文题这三种题型上进行了情境化试题设计的探索和实践。

在高考语文的11道作文题中,有4道设置了情境。如下:

全国Ⅰ卷: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全国Ⅱ卷:“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全国III卷: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全国新高考Ⅱ卷: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四个情境中,班级读书会发言和给新生写信发生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国际论坛代表和电视台特邀主持人发生在社会生活和校园生活的交接处,它们都具有真实性的特点。

任务往往与情境相伴共生,这4道情境作文题,分别以发言稿、演讲稿、信和主持词四种体裁作为写作任务,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明确的听众或读者对象,这使得考生的写作需要体现语言运用的交互性特征,考生要写的,是一种具有交互性的议论文,是要在于对象的交互中论述自己对某一论题的认知和态度。

另外7道作文题没有设置情境,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生可以自说自话,实际上所有的写作都有隐含的读者对象,都是一个“表达与交流”的言语实践活动,语言运用的交互性特征在所有的写作中都存在并发生作用。

高考作文的情境设计和语言运用的交互性特征要求我们顺利进入情境、灵活运用语言,通过写作和指定的或隐含的读者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态度。

最后,我们从作文拟题的角度来观察高考语文中的11道作文题,有山东省适用的全国新高考Ⅰ卷和北京卷第2题给出了标题:“带你走近_________”(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一条信息”;有3套卷给了主题:“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全国Ⅱ卷),“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全国III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全国新高考Ⅰ卷);另外还有北京卷第1题和天津卷给出了方向:“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和“中国面孔”;其他有全国Ⅰ卷、江苏卷、浙江卷和上海卷只有文字材料,没有标题或标题指引。这些信息都在提醒我们,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充分遵循和充分体现语言运用的灵活性,除了涵养大格局之外,考生需要在思维训练和语篇组织、语言表达方面多下功夫,而不必过多猜押和预测文字材料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总之,格局须大,思维务深,运用以妙——这是高考作文备考的关键,也是未来人生的基础。

(来源:王后语文。本号尊重原创,公益推荐,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小编关于《备战高考:作文试题综述与评析》就分享到这儿了,如果内容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加收藏哦!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彧2024-01-26 19:24[福建省网友]203.0.150.223
    @糇ふ哋奧巴馬作文试题的综述与评析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高考作文,期待能够深入分析一些经典作文题目。
    顶5踩0
  2. 糇ふ哋奧巴馬2024-01-26 19:05糇ふ哋奧巴馬[云南省网友]45.113.230.51
    这个话题太重要了,备战高考真的需要认真对待,希望能够给出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和范文示例。
    顶0踩0
推荐阅读
湘ICP备19021678号
Copyright © 2023 邵阳网 i07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