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网首页 > 随笔 > 垂髫的含义及年龄猜测
垂髫的含义及年龄猜测

TIPS:本文共有 113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垂髫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指的是男童或青少年时期的发育阶段。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形容年幼的少年,代表着青春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特质。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列子》中,就有关于垂髫的描写。而根据中国古代的习俗,垂髫的岁数通常是指男孩子7-15岁之间的年龄段。在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儿童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故而“垂髫”也逐渐成为了一个代表着青春朝气和美好时光的象征。垂髫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意义,也是人们对于青少年时期美好回忆的寄托和怀念。

问:垂髫是什么意思,垂髫是多少岁

答:指的是七、八岁的年纪。中国古代的年龄称谓有很多,比如说,而立之年、豆蔻年华、襁褓、孩提、垂髫……其中垂髫是指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也就是七八岁的年纪。此语出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一、关于垂髫的出处

垂髫:亦作“垂龆”。指儿童或童年。髫,儿童垂下的头发。

《三国志·魏志·毛玠传》:“臣垂龆执简,累勤取官。”

【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清】戴名世《姚符御诗序》:“符御与余垂髫相识,稍长,各游学四方。”

郁达夫《青岛杂事诗》之六:“握手凄然伤老大,垂髫我尚记当年。”

二、古时候的年龄称谓

孩提: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

垂髫(tiao):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丱’)。

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

古代男孩拾伍嵗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归有光《项脊轩志》)。束发一般15岁,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女子十五岁。(女子拾伍岁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女子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15岁为‘及笄’,也称“既笄”)

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耳顺: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中寿:八十岁。

耄耋(màodié):八九十岁。

期颐:一百岁。

小结:中国的年龄称谓居然有这么多,在古代因为男女有别,因此在形容男子年龄和女子的年龄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女子及笄和男子弱冠都是成年的意思。

小编关于《垂髫的含义及年龄猜测》就分享到这儿了,如果内容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加收藏哦!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黔源竹韵2024-02-01 08:35黔源竹韵[河南省网友]101.203.176.69
    垂髫可能是指年轻人的发型或者形象,猜测年龄应该在20岁左右吧。
    顶1踩0
  2. 乐源静雯2024-02-01 08:18乐源静雯[火星网友]111.235.114.76
    垂髫的含义可能是指年轻人的发型或者造型,年龄猜测大概是20多岁左右吧。
    顶0踩0
推荐阅读
湘ICP备19021678号
Copyright © 2023 邵阳网 i07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