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网首页 > 知识 > 互联网泡沫:数据造假的真相 马蜂窝事件背后的原因
互联网泡沫:数据造假的真相 马蜂窝事件背后的原因

TIPS:本文共有 27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互联网泡沫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而数据造假更是难以杜绝的问题。然而,最近引起关注的是旅游网站“马蜂窝”因为数据造假问题而陷入舆论漩涡。在互联网泡沫带动下,许多公司利用夸大数据来吸引投资和用户,而“马蜂窝”这一事件却引发了广泛讨论。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偏偏“马蜂窝”会陷入这样的困境?该事件如何揭示了互联网行业的现状和风险?数据造假问题是如何延续和发展的?这一波动是否将引发行业更大的变革?这一问题的探讨将引发更多对互联网行业发展和监管的关注。

一则“马蜂窝被捅”的消息在互联网上热传,直指其数据、评论造假。连日来负面消息频出,马蜂窝也迅速发布声明,声称抄袭内容系“商家违规”,目前已经清理涉事账号,并表示此次造假系有规模的策划攻击,并起诉了相关自媒体和数据公司。

对此,文章作者再度反击,这一战到底是劣币驱逐良币还是同行间的恶意竞争?或许对于平台方而言,类似的考验还将持续上演。

1马蜂窝被捅了

近日,一篇标题为《估值175亿的马蜂窝,竟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的微信文章在互联网上大火,发布者是一个名为“小声比比”的自媒体。文章中直指马蜂窝“造假”,并列举出了证据:马蜂窝用户的7454个抄袭账号从携程、艺龙、美团、Agoda、Yelp上抄袭搬运了数千条点评,合计抄袭572万条餐饮点评、1221万条酒店点评,占到马蜂窝官网声称总点评数的85%。

文章中还表示,这些账号除了点评内容抄袭外,其本身也很可疑。互联网时代,你不知道电脑另一头是人是狗,这话放在当下,或许还有另一层解读——可能账号本身就是数据的一部分,也就是业内所指的“水军”,这才解释了,为何有些账号接连发布的观点自相矛盾。

除此之外,这些抄袭号还参加活动频频中奖,文章作者认为这是内部员工操作手段。

且到了周末,相比其他平台的点评数上升,马蜂窝的点评数却大幅度下降,难道是因为“周末员工不加班”?

此事一出,迅速引发关注,马蜂窝也在第一时间做了两件事——发布声明和删除被“点名”的点评。马蜂窝在官方声明中表示,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占比2.91%,涉嫌虚假的点评账号数量占比更是微乎其微,马蜂窝已经对这部分账号进行清理。自媒体文章中描述的用户数量,与事实和第三方机构数据严重不符。

简单理解,马蜂窝默认了虚假点评的情况,只是强调“微乎其微”,而这不是马蜂窝的内容核心,问题源头的产生在于“不法商家的违规”。网传文章内容片面,有明显导向性。将马蜂窝用户描述成“僵尸”和“水军”,把平台社区描述为“鬼城”,则是有组织攻击行为,马蜂窝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权。

2估值175亿的马蜂窝会缩水吗?

对此,网友也分为两派,有“挺马派”,表示马蜂窝是被冤枉诋毁的,而自己也将一直使用下去。还有一部分是“踩马派”,认为马蜂窝把抄袭做到了极致,应该重罚。

目前还没有第三方权威部门对此事下定论,但此事对于马蜂窝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世界杯之前,马蜂窝还一直不显山不露水,但在世界杯期间,豪掷1.6亿广告费,并邀请演员黄轩作为代言人,一句洗脑式广告台词,虽然争议不少,但也同样赚足了眼球。

数据统计,目前马蜂窝的估值已经达到了25亿美元,也就是175亿人民币,据网传消息,在“造假”事件之前,腾讯也有意领头马蜂窝新一轮融资,马蜂窝还有望在海外IPO。

在这样的关键节点,网上负面消息铺天盖地,对马蜂窝的直接影响,恐怕就是估值缩水。此前腾讯因投资“差评”,结果“差评”被业内质疑洗稿、抄袭,腾讯也选择了撤资。如今,顾及名声的投资方恐怕还得继续捂紧钱袋子。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互联网专家刘兴亮认为,若前述质疑被坐实,马蜂窝一直以来强调的用户PGC神话将被打破,粗略估算其估值或将降到20多亿元,不再是独角兽。

3马蜂窝将起诉自媒体立案

随着事件进一步发酵,北京蚂蜂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起诉深圳乎睿数据有限公司、丁子荃名誉侵权案获立案。

据了解,被马蜂窝起诉的丁子荃即“小声比比”自媒体号创始人梓泉。22日晚18:48分,他在朋友圈晒出诉讼服务告知书,表示已经立案,并配文称,“开战,今晚第三篇。”

22日晚,“小声比比”如约发布了关于此事的第三篇微信文章《我承认,我们是有组织攻击马蜂窝的》,作者以自嘲的方式表达“已方只有4人,‘作案工具’也只有几台电脑。”“反观马蜂窝,只有寥寥千人,只拿了十多亿美元融资,才抄袭了1800万条点评,周末加两天班,炮制出区区一纸公文,一纸诉状而已,真是弱小,可怜,又无助。”

文章中也详实地对马蜂窝的回应做出了进一步说明,如“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仅占比2.91%”这个“数据量”是条数还是数据大小?如果是条数,那总条数攻略应该有7亿条,很显然,这不太现实。那如果是数据大小,则有点偷换概念的嫌疑,毕竟点评大多是文字,不超过百字,相比数据占比,远不如图片,这样的比较,似乎没什么意思,只是为了凸显出“少部分内容出了问题”的概念。

作者对于删除的抄袭点评还作出了一个数据对比,合计约1,346,405,176字,占点评总字数1,744,779,058的77% 。

“马蜂窝把问题的根源归咎于不法商家,为何不少官方账号也遭遇清零?又有哪个商家会搬运几万条点评在马蜂窝上?”

“为什么马蜂窝不回应同一用户12次中奖问题?”

作者表示,还有更多证据掌握在手里,同时也要求马蜂窝公布查证的结果,否则将视为诽谤,并且发起反诉。

为什么乎睿数据、“小声比比”会选择捅马蜂窝?

作者表示是乎睿数据的团队吃外卖拉肚子,给出差评却被污蔑是同行竞争,这才想到训练一个模型,用于筛选餐饮点评中的水军。拿马蜂窝练手后发现问题,这一查就是四个月。“虽然社区数据造假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但依旧选择戳破泡沫。”

4戳破泡沫利于行业进步

实际上,流量和客户的转化率对OTA(在线旅行社)而言,十分重要。毕竟好的成绩单,可以增强投资人的信心,而社区类产品在早期聚人气的时候,也大多带有抄袭、搬运的痕迹,这也是所谓的“行业潜规则”。

马蜂窝事件虽未下定论,但类似的丑闻在行业中并不鲜见。

末,去哪儿网内部员工曝光去哪儿数据造假。据称,当时去哪儿为了推广APP,要求员工直接在酒店前台拉客。

同样是末,同程和途牛因数据问题互相“掐架”。途牛网称同程网绝大多数出境游线路存在规律,即大约每两个小时每条线路出游人数增加1个。此外,途牛网还指责同程网抓取自己的用户点评。

不仅如此,此前媒体多次曝光的“大数据杀熟”事件,也让网友惊呼,原来还有这种操作?

或许,很多情况下,我们也习惯了“造假”,一部网剧动辄上百亿的播放量,一条微博过亿的转发。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数据将变得愈发透明。给我一个程序员,我将撬动整个流量的情况终将得到改变。

小编关于《互联网泡沫:数据造假的真相 马蜂窝事件背后的原因》就分享到这儿了,如果内容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加收藏哦!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xxx、女王大人。2024-02-03 15:07xxx、女王大人。[台湾省网友]203.23.249.219
    互联网泡沫不仅是数据造假,还有着更多深层次的问题。这篇报道点出了一些症结,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讨论。
    顶0踩0
  2. sunshineっ°2024-02-03 14:51sunshineっ°[山东省网友]103.56.140.137
    马蜂窝事件让人感到震惊,原来背后的真相是如此复杂。希望相关企业能借此机会反思并做出改进,重塑行业信任。
    顶5踩0
  3. 水冰零2024-02-03 14:35水冰零[湖南省网友]222.126.143.165
    这篇报道揭露了互联网行业中的一些不光彩现象,让人对数据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监管,让互联网发展更加健康。
    顶10踩0
推荐阅读
湘ICP备19021678号
Copyright © 2023 邵阳网 i07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