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网首页 > 综合 > 河北故事|冬桃树下的丰收之喜
河北故事|冬桃树下的丰收之喜

TIPS:本文共有 31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河北故事|用汗水浇灌的冬桃树+丰收了! 在河北的乡村,有一位农民李大哥,他用汗水和辛勤的劳动,浇灌着自己的冬桃树。经过一年的精心呵护,冬桃树终于迎来了丰收季节。每一颗冬桃都饱满鲜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李大哥分享着丰收的喜悦,邀请邻里们一起采摘冬桃,感受农耕的喜悦。喜悦和笑声充斥着整个果园,也传递着邻里之间的情谊和互助精神。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位农民的劳作,更是一种对农村振兴和乡村振兴的美好展现。用汗水浇灌的冬桃树,见证了农民的辛勤付出和收获的喜悦,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幸福美好的田园风光。

已是初冬,天气早有了寒意。早上8时许,村里好多人还没睡醒,黄骅市常郭镇中排村的邓宝海和刘玉如夫妇已经从采摘园回家了。

这个家庭曾经经历贫穷之苦。6年前,邓宝海做了膝关节半月板切除手术,刘玉如又先天性聋哑,可夫妻俩却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没有消极悲观,而是靠自己的双手一点点地打开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大门。

肯努力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邓宝海、刘玉如夫妇,就用自己这些年来的坚持,给出了答案。

他们种的冬桃,丰收了。

人生路上风雨多,好在互相陪伴

冬桃,丰收了。

邓宝海今年50岁,比妻子刘玉如大5岁。二人育有两个儿子,一个23岁,一个15岁。

刚过早上8时,他们已经忙碌了3个多小时。邓宝海告诉记者,当天村上有集,他们得给儿子买双鞋,儿子脚上的那双鞋已经破得不成样子,再买点儿其他杂七杂八的生活用品。

邓宝海兄弟四个,他排行老三,因为家庭条件不好,20多年前说媳妇的时候,也不是太好说。后来,有媒人在中间撮合,给他提了本村的聋哑姑娘刘玉如。“我比她大几岁,她什么情况我都知道。除了不会说话,她人特别好,心特别灵,手也特别巧……”提起与自己相伴20多年的妻子,邓宝海言谈间全是珍惜与疼爱。

将刘玉如娶进家门,邓宝海一心一意地对她好,不让她受一点儿委屈。“俺们都是老实人,笨嘴拙舌心肠热。她跟着俺不容易,俺要对她不好,良心上都会过不去。”邓宝海的话,大家听得明明白白。刘玉如什么都听不见,但看到邓宝海看她的眼神,仿佛也猜到了几分,脸上竟也泛起了羞答答的红晕。

前些年,邓宝海身体硬朗,除了在家务农,还跟别人一起干装修。生活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一家人也其乐融融。然而,6年前,邓宝海突发腿疾,膝关节处疼痛难忍,无奈之下做了半月板切除手术。从那以后,他再也不能干重体力活了。大儿子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主动提出辍学回家外出打工,挣钱贴补家用。这事,也成为邓宝海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伤痛。

山东品尝一口桃,回乡种出一片园

刘玉如心灵手巧,远处的“蒲墩子”就是她刚编出来的“样品”。

邓宝海不善言谈,但邻居们都说他是个有“心数”的人。这话不假。做完手术的邓宝海,人是闲下来了,但心却一点儿也没闲着。

迫于生计,邓宝海处处留心和农民致富有关的信息。听说附近有养兔厂,他就一个人揣着希望去实地“考察”,向人家打听有关养殖的方方面面。回家后,经过一番思量,一次性购买了十几只兔子,并把自家的老宅当成养殖场地。但事与愿违,养殖兔子以失败告终。

他不死心,想找出失败的原因所在。得知山东那边有一家规模比较大的养殖场,他又专门乘车到那里去探个究竟。那个养殖场建在一个山坡上。坐客车在山腰下车后,还要再步行一段路。也算是巧合,邓宝海那次“造访”时,刚下车,就发现山坡上有很多人围在一起,似乎在看什么稀奇。

出于好奇,他也凑到跟前,发现是央视农业频道正在拍摄专题片,向大家介绍一种叫冬桃的水果。“物以稀为贵吧,当时活动方也叫大家品尝,但供品尝的冬桃已经被切成了很碎的小块。”邓宝海说起自己挤进人群第一次吃冬桃的感觉,“甜甜的,是真好吃!”

品尝一口桃,种得一片园。就是这次偶然的“相遇”,邓宝海与冬桃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现场和工作人员要了联系方式,还经人介绍,加入了山东果树研究所和河南郑州果树研究所两个微信群。后来,他又先后六次到山东,从冬桃树开花到修剪再到摘果,实地学习技术,掌握要领。

憨厚农家汉,成了果树“土专家”

时间一晃就到了。经过考察与学习,“心里有底”的邓宝海找到村支部书记邓长荣,他想承包村东边那六七亩地,尝试种冬桃。

“我体格不好,我妻子又聋哑,村上那几亩地离家近,俺俩一块打理,家里家外还能照应过来。”邓宝海和书记张这个口,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知道邓宝海的想法后,村干部们一商量,一致同意将那闲置的几亩地承包给邓宝海。“一来因为他家这个情况,日子挺难的,村上应该照顾一下;二来也盼着他能种出个名堂来,带动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邓长荣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有了村干部的支持,邓宝海干劲儿更足了。他先是从山东果树研究所购买了一批冬桃树的树苗栽种,之后又从成活的冬桃树苗上取下枝芽与本地的小毛桃树苗嫁接。一来二去,三亩被他拿来当“试验田”的庄稼地里,密植型栽种了800多棵冬桃树。

在这期间,村民们听得最多的是他讲的“无公害种植”“生草模式”等和生态种植有关的字眼,不善言谈的农家汉子一时间仿佛成了资深学者,讲起种植学问来滔滔不绝。

去年国庆节后,三亩地的冬桃树第一次结果,亩产达到了3000多斤,这与其他各地种植冬桃的经验值非常吻合,邓宝海夫妻俩乐了——他们的试验成功了。

今年采摘期一过,邓宝海夫妻俩又是一番欣喜在心头——亩产达到了五六千斤。“如果不是今年8月的两场大雨,产量还会大幅提高。像这个桃子,正常情况下,可以长到9两左右,因为今年雨水太大了,也就有7两重。”惋惜中,邓宝海依然很知足。特色种植让他尝到了甜头,也让其他村民看到了希望。“现在就有近20来户在我这报名,想和我一块种冬桃,还都邀请我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呢。”说这话时,50岁的汉子腼腆地笑了。

卖果子搞采摘,打起绿色有机“牌”

每年的10月1日到10月20日,是冬桃采摘旺季。记者去采访的那天,上午11点左右邓宝海夫妇俩就已经送走了七拨采摘的客人。这些客人少的也要买个二三十斤,多的,五六十斤也不在话下。“这个桃的品质非常好,送给亲友非常实惠。”一位正在称桃子重量的客人对冬桃非常满意,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来采摘了。

邓宝海把自己几亩地的果园称为采摘园。目前除了三亩已经结果的冬桃树,其他几亩地也被他种上了油桃。在与这块承包地相隔不远的一块自家农田里,邓宝海也种上了西莓、油蟠、毛蟠等特色果品。现在仅是一个冬桃,就已经吸引了青县、河间、天津等地的客人慕名来采摘,他希望自己的采摘园成了“气候”,能吸引更多的客人前来观光采摘。

“你看咱这地上,这些都不是杂草,它们叫长绒毛野豌豆,不仅可以除毛草,自然腐烂,而且与果树在一起,有少争肥、少争水的特性。”邓宝海给记者讲起了果园的“生态模式”。

“咱这个采摘园,从来不用那些高密度有残留的农药,咱用的都是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的,为的就是让大家吃着放心。”

土房安上互联网,夫妻齐心往前“奔”

“咱这个采摘园,就是通过手机、网络,特别是微信朋友圈来让大家知道的,销路一点儿也不发愁。”“技术上有啥问题,种植过程中遇到了啥难题,在微信群里向教授们请教一下,大家都非常支持,都能及时帮咱解决。”说这些话时,土生土长的邓宝海一点儿也不土,反倒让人感觉很“潮”。

在采摘园搭的简易房子旁,有一个用玉米皮编织而成的崭新的“蒲墩子”。一问才知道,刘玉如正在学习编织手艺,这是刚完成的“样品”。“家里有电脑,我们专门在网上买了学习教程,还有一些基本的材料,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妻子就能自己编出成品来了,到时我通过手机,再给她宣传宣传,一定也很好卖……”邓宝海说。

他们的家,现在依然还是四间土房,却分明让人感到,一股过日子往前“奔”的“心气儿”和力量,正在那里升腾……

(燕赵都市报通讯员 褚金国 记者 李家伟 文/图)

小编关于《河北故事|冬桃树下的丰收之喜》就分享到这儿了,如果内容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加收藏哦!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惯看秋月2024-02-05 09:08惯看秋月[河南省网友]43.254.189.171
    看到这个故事,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生活中的小确幸其实就是最大的幸福。
    顶13踩0
  2. 花前月下2024-02-05 09:01花前月下[广西网友]202.146.188.78
    冬桃树下丰收的场景让人心情愉悦,勤劳的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令人动容。
    顶2踩0
  3. 洳愚嘚渁2024-02-05 08:55洳愚嘚渁[甘肃省网友]203.11.82.154
    这个故事充满了乡土气息,让人感受到了农村的朴实和勤劳。
    顶0踩0
推荐阅读
湘ICP备19021678号
Copyright © 2023 邵阳网 i07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