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网首页 > 随笔 > 曾子杀彘:道德与行为的辩证关系
曾子杀彘:道德与行为的辩证关系

TIPS:本文共有 97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曾子杀彘”是《论语》中的一则故事,讲述了孔子的学生曾子在曾国的宴会上,看到人们无节制地享用猪肉而感到愤慨,于是下决心杀死了一只猪,以醒悟他人的贪婪和放纵。这个故事反映了曾子对于礼法的执着和对人性弱点的洞察,强调了节制和自律的重要性。曾子以自己的行为引起了他人的深思和反省,是儒家思想中一个典型的道德典故。这个故事也反映了曾子对于仁义道德的坚守和追求,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育意义。

【成语拼音】: zēngzǐshāzhì

【成语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rǔ)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成语典故】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拒绝了。他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像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太阳慢慢落山了。孩子远远地看见了妈妈回来了,他一边三步作两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快杀猪,我都快要馋死了。” 曾子的妻子说:“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杀猪呢?”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

曾子闻声而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话没说。转身就回到屋子里。过一会儿,他举着菜刀出来了,曾子的妻子吓坏了,因为曾子一向对孩子非常严厉,以为他要教训孩子,连忙把孩子搂在怀里。哪知曾子却径直奔向猪圈。

妻子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妻子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为什么要杀猪呢?”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 妻子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猪给孩子吃,曾子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小编关于《曾子杀彘:道德与行为的辩证关系》就分享到这儿了,如果内容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加收藏哦!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北京地铁四号线2024-02-12 14:26北京地铁四号线[贵州省网友]203.91.100.204
    有道理,道德与行为之间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需要仔细揣摩。
    顶9踩0
  2. 彝山木2024-02-12 14:09彝山木[四川省网友]203.1.108.114
    曾子的这句话真是经典,道德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哲学探讨的焦点,令人深思。
    顶0踩0
  3. 以墨2024-02-12 13:52以墨[北京市网友]203.93.2.9
    这句话很深奥,让人思考了很久,道德和行为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
    顶9踩0
推荐阅读
湘ICP备19021678号
Copyright © 2023 邵阳网 i07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