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网首页 > 综合 > 斯大林格勒之战:二战苏德战争中的决策失误分析
斯大林格勒之战:二战苏德战争中的决策失误分析

TIPS:本文共有 302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二战苏德战争中,1942年夏季攻势是纳粹德国企图攻占苏联重要工业城市斯大林格勒的一次重要行动。斯大林格勒地处伏尔加河畔,是苏联军工生产的重要基地,控制其意味着削弱苏联的工业能力和士气。然而,纳粹德国选择在这座城市附近发起攻势,被认为是一个严重的军事判断失误。城市的地理环境使得进攻变得异常艰难,伏尔加河把城市分割成两部分,使得补给线异常脆弱。此外,苏联采取了坚决的防御姿态和采取了地道战术,使得纳粹军队在城市陷入了穷途末路。最终,纳粹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遭遇了重大挫折,标志着战局向苏联有利的转变。

二战苏德战争,1942年是关键一年。一些人认为,德军如果没有在1942年错误地在南线发动夏季攻势,选择按总参谋长哈尔德建议的保存现有实力在中线实施有限进攻,东线战场形势可能会变得对德军更有利一些。也有人认为,德军统帅部在1942年的夏季攻势直接导致了东线战争走了下坡路。那么,德军为何在莫斯科战役后,不把勒热夫的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南下增援斯大林格勒战场,而选择中线和南线两线作战呢?

01德军错判苏联战争潜力,夏季攻势方向选择失误

1941年11月底,莫斯科战役打得正激烈时,德军统帅部感到持续的严寒似乎对进攻莫斯科不利,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已经着手谋划向西撤退事宜。此时,负责东线情报搜集工作的东线外军处负责人金策尔的意见就变得非常重要。

一方面,德军制订巴巴罗萨计划时,只是粗糙的指导方针,战争打响以后,德军才发现东线情报工作做得并不彻底。莫斯科战役打响以后,德军闪击战的两个最主要矛盾突出出来,一是战线太长兵力和补给不足,二是对苏联的地理及战场环境掌握的一知半解。一边是德军装甲突击长驱直入无人抵挡,一边是人拉马扛步兵和后勤保障跟不上来,这样的结果客观就造成了德军的进攻两头冒尖,前锋打退苏军以后却要留下来坚守阵地,结果又被苏军反击夺回,比较大地制约了战场效果。

另一方面,东线外军处的情报并不准确。当德军统帅部准备让进攻莫斯科的德军向西撤退之机,同时也要考虑下一步的行动方针。此时苏军的战争准备和兵员装备情况就成为制订作战计划的重要依据。当金策尔提出到1942年5月份,苏军能装备30个骑兵师和150个步兵师,而且很可能使用英美盟军提供的装甲坦克组建新的具有进攻能力的装甲部队,不仅如此,按金策尔的测算,到1941年12月初,苏军的总兵力将达到265个步兵师,其中在前线抗御德军的步兵师多达200个,骑兵师35个,坦克旅40个。这与德国经济与军备局提供的苏军在1942年夏季无力装备新的部队情报完全相反。

虽然金策尔的情报比较表面,但事实上苏军的战争潜力远比他掌握的要大得多。但他的情报却让德军统帅部感到为难,认为他的情报过于夸大了苏军的战争动员能力,不仅让他下了课,还据此认为下一步的作战方向主要是打击苏军的有生力量,而不是延续占领莫斯科或者列宁格勒。

从这个层面讲,对1942年的夏季攻势,德军统帅部仍然认为德军有能力发起新的攻势,而且还能尽可能多的歼灭苏军武装部队,从而将占领南线高加索和乌克兰的优质资源和工业基地作为了主要作战目标。

02是在中线发动有限进攻还是在南线发动夏季攻势,德军统帅部出现分歧

拿掉金策尔以后,哈尔德使用了自己的副官格伦接任东线外军处处长,这个参谋出身的职业军人,知道哈尔德和德军统帅部需要什么,所以察言观色地于1942年4月份提出了一份新的情报资料,指出苏军在莫斯科战役中及以后的战争准备中,已经动员了几乎苏联的所有战争资源,没有能力再组建新的坦克部队。他的这份资料正中德军统帅部下怀,剩下的就是选择在哪个方向进攻的问题了。

首先,闪击战在莫斯科战役的失利,使德军不再纠结占领莫斯科的政治意义。1941年6月22日德军闪击苏联时,曾经将占领莫斯科作为巴巴罗萨计划的首要任务之一,其目的就是为了打击苏联士气和从地球上抹掉红色苏联。但莫斯科一战使德军统帅部看清了差距,即使占领了莫斯科,也不足以使苏联屈服,何况斯大林早就把苏联的国家机关和重工业向东转移了。

其次,歼灭苏军有生力量占有南线资源比占领莫斯科重要。到1942年4月份德军统帅部下达41号夏季作战指令为止,德军统帅部终于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德军在东线的进攻缺乏兵员补充和战争资源的支撑。所以,德军在1942年夏季攻势中将歼灭苏军有生力量和占有优质资源作为战争首选。对于德军来说,这是个战争目标选择上的转变,也是战场需要的选择。

再次,是集中兵力打歼灭战还是继续稳定既有战线?对于总参谋长哈尔德来说,在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契被德军统帅取代以后,他是唯一敢于对上提出不同意见的人。因此,当德军统帅部坚持在南线发动夏季攻势,而又继续在中线勒热夫保持既有防线时,他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在哈尔德认为,莫斯科战役以后,德军需要保存实力,在巩固既有防线的同时再在中线实施有限进攻比较有利。但是,他的建议被直接无视,德军统帅部认为,把中线莫德尔集团撤出来,等于放跑了苏军,同时也将好不容易拿到手的战线拱手还给了苏军,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从这个层面讲,德军统帅部把1942年夏季攻势选择在南线,一方面是战场形势需要,德军需要南线优势资源来为德军进攻提供近距离保障;另一方面,曼施坦因在克里木半岛的进攻成果使德军统帅部看到了希望,因为整个北中南三个方向作战,唯有克里木的战果最让德军统帅部感到满意。

03苏军的急于求成,为德军在南线实施夏季攻势创造了条件

在1942年的苏德战场上,对苏德双方统帅部来说,都在考验着对方的耐力和韧性。一方面,斯大林在莫斯科战役以后,一直对德军中央集团军死守勒热夫一线寝食难安。在他认为德军这几十万大军既不进攻也不撤退,肯定是在为再次进攻莫斯科做必要准备,所以,他也始终在莫斯科方向保持着一支强大的预备部队应对德军的突然袭击。

另一方面,德军统帅部虽然名义上在41号作战指令中将夏季进攻方向选择在南线,但并没有放弃占领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的企图。起码在南线发动攻势的时候,这两个方向也能起到牵制苏军兵力南下的作用,事实上也确实达到了这个目的。

但真正促使德军统帅部统一思想,发动高加索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却是苏军在1942年5月份发起的哈尔科夫战役。这场战斗苏军完全忘记了战争打响时德军装甲部队的快速打击能力,以为莫斯科战役以后德军实力大减,没想到在德军两个反击集团的合围下,苏军4个集团军及其它部队被围,21万4千人被俘,损失坦克1200辆,火炮2000门。战役的结果直接使德军在乌克兰和高加索发动夏季攻势变得更加有信心。

总结:德军在1942年的攻势,是在苏德双方不断纠结作战方向的情况下发生的,一方面,莫斯科战役使德军认清了闪击战的缺陷,资源和歼灭苏军武装部队才是战争首选;另一方面,德军连续在克里木和哈尔科夫取得较大胜利,客观上使德军重新获得战场主动权,加上德军在1942年6月份接连发起“威廉”和“腓特烈二世”两场军事行动,为夏季战役热了身,也为发起斯大林格勒战役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战全史¥51京东月销2561购买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苏德战争1941-1945》

精彩推荐:二战德米扬斯克包围战,空中补给立下头功,苏军错失摧毁机场良机

二战莫斯科战役,苏军围歼莫德尔为何让其打了反包围?主观轻敌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说闪击战输给了持久战消耗战?缺乏必要条件

二战苏德战争,莫斯科战役牵一发动全身,气候因素影响被人为扩大

小编关于《斯大林格勒之战:二战苏德战争中的决策失误分析》就分享到这儿了,如果内容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加收藏哦!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4)
  1. ℡ヘ執愛沵ㄋ2024-02-16 15:32℡ヘ執愛沵ㄋ[西藏网友]61.242.65.247
    对斯大林格勒之战的决策失误,我们应当进行深刻的反思,以免历史的惨痛再次重演。
    顶3踩0
  2. 敬语茶言2024-02-16 15:23敬语茶言[上海市网友]116.89.146.97
    斯大林格勒之战的决策失误,成为历史上不可磨灭的痛楚,这段历史永远不该被忘记。
    顶29踩0
  3. 遇见最好的自己2024-02-16 15:13遇见最好的自己[浙江省网友]202.69.6.187
    二战中,斯大林格勒之战是一个极其惨烈的战役,决策失误给参与者带来了难以想象的苦难。
    顶0踩0
  4. 繁星点点*···2024-02-16 15:03繁星点点*···[福建省网友]202.130.238.89
    这个话题真是让人感慨万分,斯大林格勒之战的残酷与决策失误真是让人不忍直视。
    顶9踩0
推荐阅读
湘ICP备19021678号
Copyright © 2023 邵阳网 i07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