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网首页 > 综合 > 孔子:如何做一位为人师者?
孔子:如何做一位为人师者?

TIPS:本文共有 27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孔子+为人师者+是如何做的?》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以其治学严谨、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了千百年的后人。作为为人师者,孔子首先注重自身修养和榜样作用。他不仅提倡学习,还通过自身榜样和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学生。孔子强调“教学相长”,认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悉心教育。同时,他主张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而非只关注知识技能。 孔子还提倡以“仁爱”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贯彻仁爱之道,鼓励学生成为有德有才的人。他注重传道授业解惑,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总的来说,孔子作为为人师者,强调自身修养、言传身教、尊重学生、树立榜样,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孔子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创私学,广收门徒,号称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为继承、发展和传播古代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的教育主张、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和治学方法,直至今日仍闪耀着思想的光辉。

孔子自然并非不可批评。

但今天依然猛烈批评孔子的人,有多少真读过孔子呢?

接下来就用十三句话告诉你,孔子在《论语》里是如何做老师的。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应该是一件内心欣喜悦乐的事,至于为什么悦乐,得自己琢磨。

在今天的应试教育体系下,要欣喜悦乐,大概是很难的了。

后人提倡“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学精神,孔子不一定很反对,但大概会叹息:何至于呢?

2、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小孩子的“知”,是从亲爱父母兄弟姐妹,建立基础信任开始的。

一个人,言行值得信任,懂得亲爱家人,并泛爱众人,亲近有德性的人,再向书本上用心,就可以开阔心胸,深造自得,成就一个自由而美好的人生。

3、学则不固。

学习,才不会固陋,不会被各种固定的概念、分析框架限制住,使人生总处于一种活泼泼的创造与生发状态。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

学不仅是向书本学,更要在生活里学,向一个个具体的“有道”之人学。为什么要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

因为学习让人内心欣喜悦乐,让人活泼泼地生活。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15岁才志于学。晚吗?似乎有点。

不过,扪心自问一下,我们自己15岁知道这一生的志向是什么吗?还在准备高考呢。

很多人到了大学毕业,甚至博士毕业,甚至临到生命尽头,也不太清楚自己这一生最重要的是做什么,又做了什么。

孟子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

志于学,虽然与孟子说的还不一样,但也可谓立乎其大了。

一个人,肯志于学,其生命才可能会通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仁境。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如果一个老师无论说什么,学生也不提问、质疑、反驳你,会不会觉得这学生有点呆萌傻?

但孔子会“退而省其私”,认真耐心地观察学生,再做结论。

颜回这样的学生不多,孔子这样的老师,也不多。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仅仅懂得一些固定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吗?

照本宣科,就可以做老师了吗?

仅有记问之学,没有个人的体验心得,不能根据当下处境出新,不能有所创造、发挥,哪里能做好老师?

6、君子不器。

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全人教育是如今很受欢迎的主流教育理念。

樊迟请学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孔子自己明明多能鄙事,博学而无所成名,但却说,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为什么?是他轻视老农和老圃吗?我想应该不是。

这里要讲明的,从整个美好生活来讲,礼更根本;一个,是一切专门职业背后,都应该是一个活生生的整全的人。

这个人,理应志于学,求闻道,而不应止步于某种特定的使用。

人不是工具,人是目的。每个自食其力的人都需要在某个具体的行业,具体的岗位,但又不应该被其限定住。

老农和老圃,栽好庄稼种好花的同时,也可以志于道,身在道中。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到底是对孔子的发挥,还是孔子本身就有的主张?

不妨暂时搁置“新文化运动”那些猛批孔子的言论,好好地用心琢磨一下。

8、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颜回是孔子最器重的学生,但钱钟书与杨绛都说,勇猛有余的子路,其实才是孔子最喜爱的学生。

我也常有此感。子路多可爱啊。

这句话,孔子简直是提着子路的耳朵在教诲他。

一则,在求知的问题上要诚,别自欺欺人,一则,别超越人类的认知能力,去妄断那些不可知的事。

孔子自然并非不可批评。

但今天依然猛烈批评孔子的人,有多少真读过孔子呢?

9、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

老师能不能承认学生可以给自己启示?

能不能承认孩子有值得自己学习的至真至诚的一面?

儿童固然有顽劣一面,但更根本的,是成人再也难以抵达的“至诚之在”。大人们能不能说一句:“起予者,儿童也”?

10、子入大庙,每事问。

先从字面意思反省下,自己什么场合能“每事问”?

再看看其涵义。有两种主要解释,一说孔子明知故问,以示对“礼”的敬慎之心于他人;

一说孔子认为种种礼不当在鲁之太庙中,故意发问,委婉地希望人有所省悟。不论哪种解释,都可以看到孔子的深意。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十五志于学,最终通往哪里?

不是金融、国关、数学、经济学、政治。是道,是善生善死,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至境。

但是,道也从不离开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情,具体的学科。

11、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年纪小,质朴,孔子也甚喜爱,这样来耳提面命地提醒他。

曾子认为孔子的道是忠恕。如今,可以对学生说“吾道一以贯之”的老师还有很多吗?

若对自己所教授的内容,没有通贯性的理解,授业解惑,可能会勉为其难。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向“人”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途径。

不断是向贤人学习,不贤的人,也可以从反面给自己启示。

我们常常批评他人,但能从他人的问题身上,反省自己的时刻,可太稀少了!

我们几乎天天跟他人打交道,这些跟人打交道的机缘,全都可以转化为学习的机缘。

13、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富学生穷学生都有,贵族平民都教,贫如颜渊,却是孔子最器重的学生。

孔子开私学,可谓有教无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读过这段话,还会有人认为孔子赞成灌输式教学吗?会赞成纯粹的记诵之学吗?

人人皆有潜在的学习能力,不思不想,不学不问,那是很难教的了。

但是,是什么样的摧残,才能把一个小孩子天然的好奇心、探索心给摧毁掉呢?

小编关于《孔子:如何做一位为人师者?》就分享到这儿了,如果内容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加收藏哦!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4)
  1. Case.Closed2024-02-27 13:21Case.Closed[新疆网友]101.16.48.8
    孔子的观点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尤为珍贵。
    顶43踩0
  2. 轩辕帝君2024-02-27 13:04轩辕帝君[吉林省网友]103.230.30.90
    孔子的智慧和教诲,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顶0踩0
  3. 飞雪中的绿叶2024-02-27 12:46飞雪中的绿叶[黑龙江省网友]43.254.129.33
    孔子对于做一位为人师者的思考,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启发意义。
    顶49踩0
  4. 幽亭蕙草2024-02-27 12:29幽亭蕙草[福建省网友]103.11.183.96
    孔子的思想经典,他的教育理念也影响了很多后人。
    顶5踩0
推荐阅读
湘ICP备19021678号
Copyright © 2023 邵阳网 i07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