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网首页 > 热点 > 聚集在一起的天才:从轴心时代的春秋战国到古希腊
聚集在一起的天才:从轴心时代的春秋战国到古希腊

聚集在一起的天才:从轴心时代的春秋战国到古希腊

天才为何成群地来?从轴心时代的春秋战国和古希腊说开去。在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的黄金时代,各种天才人物如孔子、墨子、苏秦、张仪、阿基米德、伽利略等如潮水般涌现。这种现象源于当时社会思想的多样性和激烈的知识竞争,推动了人类思想的发展。在这两个时代,智者们都在政治、哲学、科学等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而影响了后世的发展方向。他们的学术成果和开创性思想使得人们对宇宙和人性的认知有了深刻的提升,为今后几千年的文明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天才成群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和社会环境的产物,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注入了持续的动力。

王汎森-《天才为何成群地来》

这种交流碰撞涌现天才的情景在20世纪初的维也纳出现过,维也纳一个弹丸之地,同时产生了维特根斯坦、克里姆特、弗洛伊德等等大师。

不过对人类文明改变最大的一次天才成群出现的情景非“轴心时代”莫属,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东西方文明出现了集中的爆发式成长,许多天才大师横空出世,一举奠定了人类文明之后两千年的基础。

“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1946年提出的,一般指出现在公元前500年前后的人类文明突破现象,时间跨度一般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具体指古印度、中国、古希腊罗马和犹太这四大古代文明。从今天的视角看,其中最具活力的当属中华文明和古希腊文明。在此比较一下中华文明和古希腊文明在“轴心时代”出现的代表人物。

轴心时代

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大约对应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春秋,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战国,指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当时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为“战国”。

春秋战国出现的最具代表性的学派有儒、道、墨、法四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比孔子稍早几十年出现的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墨家创始人墨子生卒年不详。法家的代表人物有管仲、商鞅、韩非等。

儒道墨法 百家争鸣

儒道墨法四家学派最根本的共同点是支持“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状态。“天人合一”思想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但在人与自然如何相通,达到天人合一的手段上,四家各有不同,儒家重视礼治,道家提倡无为而治,墨家宗教色彩最浓,重视人治。法家则是综合了以上三家的一些观点,主张法治。

古希腊文明在“轴心时代”对应时间段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146年,期间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是整个西方文明的源泉,最具代表性的希腊文化有希腊哲学、希腊悲剧、荷马史诗以及史学等。其中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师徒三人一举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苏格拉底生活于公元前469年至公元前399年,柏拉图生活于公元前427年至公元前347年,亚里士多德生活于公元前384年至公元前3。

雅典学院

苏格拉底一般作为柏拉图作品中的人物出现,柏拉图创办了柏拉图学院,培养了学生亚里士多德,写出了《理想国》《会饮》等对话录,人人都知道他的“理念论”和“柏拉图爱情”。亚里士多德作为古代的黑格尔,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代表了人类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对于一下“轴心时代”的古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有什么重大不同呢?

希腊哲学作为人类文明皇冠上的明珠,注重超越性的精神思辨和批判怀疑意识,强调学以致知,具有追求形而上学理想的超越性倾向,将知识本身作为终极目标,形而上学始终是西方哲学的根基渊薮。

中国思想缺少这种哲学理解,只注重现世性的道德修为和建功立业,强调学以致用,没有超越维度,重实际轻玄想,让一切思想都为政治实践和道德实践服务,把形而上学弱化到道德教化和日常事功之中。

天才成群

尽管“轴心时代”的古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各有千秋,特点不尽相同,孰高孰低难以定论,但两者作为中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都成为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峰,出现这样的局面,同时有那么多不可思议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要得益于那时自由的求知氛围,人人都可以四处周游学习,各抒己见,不迷信和畏惧权威,唯独热爱真理。知识只有在交流之中才能突破现有疆域,无拘无束的自由求知才会孕育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唯有如此天才才会成群地来。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葬爱、葬错了2024-04-03 04:41葬爱、葬错了[江苏省网友]203.29.69.50
    天才们交汇碰撞演绎着历史绚丽篇章。
    顶6踩0
推荐阅读
湘ICP备19021678号
Copyright © 2023 邵阳网 i07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