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网首页 > 综合 > 古代情人节:曲水流觞与男女相会 上巳节的没落
古代情人节:曲水流觞与男女相会 上巳节的没落

古代情人节:曲水流觞与男女相会 上巳节的没落

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上巳”二字由干支纪年法而来,民间以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为“上巳”。

到了汉代,就把上巳节定为一年一度用来祓禊的节日。《后汉书·礼仪志上》就有关于上巳节的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在上巳节清洁自己呢?上巳节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呢?

用沐浴祓禊来扫除晦气

相传上巳这天是黄帝的生日,也是传说中西王母的生日。每年这一天,人们都会要到水边去祭祀,并用香熏的草药来沐浴,用来扫除身体上的污垢和晦气。

周朝时,上巳节“祓除衅浴”就已形成一种制度,并有专门的巫祝掌管此事。“禊”就是清洁的意思,“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除致病因素的仪式,同时祈求福祉降临。

每年这一天,上到官吏百姓(隋唐以前,百姓是指豪强,有身份的人才有姓氏),下到黎民黔首,都穿上春装出城游玩,或到水边沐浴洗漱,用来祓除不祥,祈求来年好运。

上巳节在汉代是官方主持的重要节日,拥有一整套礼仪流程。汉代学者应劭在《风俗通义·祀典·禊》中解释说,上巳节前后正值冬去春来季节交换,人容易生病,所以应该出去郊游晒晒太阳,再去水边把自己洗干净;最后用兰草扫除身体上的晦气,辞旧迎新。

魏晋时期崇尚玄学,从官方到民间一改汉代保守的风气,不仅把上巳节改到每年三月初三,繁琐的祓禊流程也被简化成洗手洗脚,还增加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目,成语曲水流觞就是来源于东晋时上巳节的一次活动。

《兰亭集序》与曲水流觞

魏晋之际,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变化。士族权贵崇尚玄学,回归山野、寄情山水成了时尚。他们厌恶一切繁文缛节,包括上巳节那套繁琐的“祓除”流程,也一并被嫌弃,原本附带在礼仪流程之外的春游却广受欢迎。上巳节慢慢就成了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春游踏青、聚会喝酒的日子。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王羲之名作《兰亭序》开篇就描绘了他和朋友们在上巳节这天欢聚的场景:

王羲之与谢安、王彬等42位名士在会稽山下的兰亭祓禊集会,众人坐在弯弯曲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古代的酒杯)放在水中任其漂流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把杯中酒一口喝完,还要赋诗一首。作不出来的则要罚酒三杯。

记录这次聚会的诗词就是《兰亭集》,由王羲之和孙绰分别作序,“曲水流畅”的典故和传世名篇《兰亭集序》就此诞生。

古代的女儿节和情人节

上巳节是中国最古老的情人节,其重要功能就是男女交友。

农历三月初三,春风拂面,春暖花开,春心萌动。

《诗经·郑风·溱洧》描写了郑国三月上巳日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边游春的情景:春天冰冸消融,年轻男女手持兰草来到河边洗濯,相互打闹戏谑,并赠之以芍药作为定情之物,借此机会互诉心曲,表达爱情。

芍药中的“药”字,就是“约会”的意思,因此芍药就成了男女定情的象征。

到了汉代,民间男女在上巳节这天来到河边相会游玩更是盛行一时。

因此,上巳节自形成以来就自带有浪漫气质,一直到唐代都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热情奔放的全民狂欢

到了唐朝,上巳更是成为一年当中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春游活动也从上流阶层和文人雅士扩展演变为全民狂欢。唐朝官府会在上巳节这一天组织百姓郊游和饮宴,皇帝和大臣们也经常来到长安城南的曲江池与民同乐,俗称“曲江宴”。

有了皇帝带头游玩,上巳节的娱乐活动内容更加多了:踏青、荡秋千、蹴鞠、拔河、放风筝、射箭、彩舟竞渡等等活动,都被纳入到了上巳节的民俗节庆中来了。原本一个宗教意味很重的节日,在唐朝变成了全民狂欢的娱乐性节日。

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写道:“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说的正是前朝上巳节当天长安城内男女老少盛装出行,在曲江池边郊游喝酒的景象。

盛极而衰被清明节吞并

月有阴晴圆缺,事有盛衰兴亡。

全民狂欢让上巳节达到巅峰,也导致了它的消亡。

上巳节有两大核心活动:一是祭祀、二是娱乐。

上巳节在唐代强化了其娱乐功能,原本最重要的祭祀环节一再被简化,最后变得可有可无。

到了宋代,特别是南宋,理学兴起后,女子活动受到极大限制;别说在外面与陌生男子一见钟情私定终身了,就连出门都只能在少数几个节日。官方不再鼓励在节日里自由交往,上巳节的狂欢氛围也由此降温。

这又动摇了上巳节的娱乐功能。

既不用祭祀,也无法娱乐,上巳节自然而然地衰落下去。

另外一个原因是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三个节日太近了。过节是需要时间、精力和财力的。节日太多就成了负担。

由于清明节始终保持着祭祀功能,还兼有春游;而上巳节却丢掉了祭祀的传统。久而久之,这三个节日就开始合流,最后都被并入清明节。

上巳节吃什么?

荠菜煮鸡蛋

俗话说“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相传三月三为荠菜花生日,妇女均戴荠花。《本草纲目》记载:“荠菜味甘性平,人心肺肝经,具利尿、明目、和肝、强筋健骨、降压、消炎之功。”荠菜具有明目益胃、利肝和中之功效。

因此自古以来,农历三月初三就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女子去野外采荠菜煮鸡蛋吃,也有孕育生命的意味。

春饼

三月初三上巳日还有吃“春饼”的习俗。把面擀成薄薄的饼,把鸡蛋煮熟剥去皮,捣碎,还可以加入蒜泥、小葱,把薄饼卷起来吃。

艾叶糍粑

三月初三是艾草最为鲜嫩的时节,用艾叶做成的糍粑也成了很多地方一道美味的民间小吃。

蒿子粑

有的地方把上巳节称为“鬼节”。这一天人的魂魄容易被东游西荡的鬼魂迷惑,需要吃这种带有野味的蒿子粑才能把人的魂魄“粑”(粘)住。

乌米饭

在畲族传统中,还有三月三过“乌饭节”的传统。相传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曾率起义军反抗暴政,以乌稔果充饥,在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畲族百姓每年这一天都会做乌米饭来纪念他。

五色糯米饭

每年三月初三,广西很多地方还会制作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levon2024-04-09 14:37levon[湖南省网友]203.23.224.219
    @原野子巳节虽已经没落但是了解古代节日习俗也是种别样情怀呢。
    顶9踩0
  2. 原野子2024-04-05 23:51原野子[云南省网友]116.252.178.116
    古代情人节方式真是别具格曲水流觞和男女相会场景定很浪漫吧!
    顶0踩0
推荐阅读
湘ICP备19021678号
Copyright © 2023 邵阳网 i07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