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网首页 > 推荐 > 上海试点饮料“分级” 你爱喝的“快乐水”拿到A了吗?
上海试点饮料“分级” 你爱喝的“快乐水”拿到A了吗?

上海试点饮料“分级” 你爱喝的“快乐水”拿到A了吗?

3月底,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布,为引导公众健康饮食,该中心研制的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在上海市开始试行。据介绍,该分级标识通过ABCD四个等级,综合反映饮料中含有的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情况,从A到D级,推荐程度递减,帮助消费者避开高糖饮品。

实际上,随着人们对于饮食养生的重视,不少奶茶品牌推出了营养测算器等工具,方便顾客在点单的同时进行健康指标的衡量,并宣传自己的产品“轻负担”“注重健康等”。“营养选择”分级标识目前试行情况如何?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将带来怎样的影响?记者进行梳理,并采访了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朱加进。

上海试行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

能够为顾客点单提供实质性引导

目前,共有4家企业参与“营养选择”标识试点,包括现制茶饮、饮料食品等,今年陆续在上海区域的产品销售菜单、饮料外包装、线上点单程序及售卖场所等醒目位置标注符合要求的“营养选择”分级标识。

在上海读书的奶茶爱好者博文(化名)告诉记者,分级标识试行后,打开某奶茶品牌的小程序点单页面,可以用它自带的健康计算器对GI值、热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进行计算。而点进饮品详情,在图片的右上角就可以看到该饮品的营养选择等级,更加直观和简洁。“大部分都是B和C,只有纯茶是A。

这让博文会有意识地调整奶茶的参数,来达到更健康的等级。“能维持在B就不点C,这样会更健康一点。”此外,博文发现,同一杯奶茶在规格相同的情况下,选不一样甜度,营养等级就不一样。不仅如此,同样规格、相同甜度的同一奶茶,在温度选热的时候被评定为C级,标准冰的时候则是B级。

“我之前就有控糖意识,一般甜度都会点微糖。除非有些奶茶品类点微糖不好喝,比如茶味浓奶味淡的,或者一些比较酸的桑葚类果茶,那我就会点全糖”,在上海工作的白领维尼(化名)表示。尽管维尼经常点微糖,但她发现,不同品牌的奶茶在同一甜度下口感差异也很大,有的三分糖比别家的七分糖都甜,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常常让维尼感到困惑。

维尼告诉记者,有的奶茶在宣传时会用大字标出“轻负担”“很健康”等标语,但在旁边有一行很容易被忽略的小字写着“推荐冰、不另外加糖、去掉小料”。“有了营养等级之后就可以直观地了解饮品当中的成分,避开一些营销陷阱。”

“零卡”“零糖”饮料层出不穷

营养分级的四个指标具有针对性

“综合来看,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这四个指标的选择是具有针对性的,尤其是对营养过剩的人群来说。”朱加进表示,目前我国体重超重、肥胖人群越来越多,这四个指标的选择其实是契合了“三减”(减糖、减油、减盐)的理念。

他介绍,反式脂肪酸、非糖类甜味剂等都对人体健康存在一定隐患,容易导致肥胖。在朱加进看来,对于大多数营养过剩的人来说,这四类物质的确是越少摄入越好。

“我觉得,营养分级肯定可以进一步唤醒大家的饮食健康意识,开始关注了,就会进一步去学习,我觉得这一点是很有意义的。”

在当下,“健康”属性成为了饮料商家打开顾客心门的一把“好钥匙”。近年来,不少商家打出“零糖”“零卡”“零脂”的口号,为产品标榜健康理念,热销一时。尽管此类概念备受追捧,然而事实却未必如此美好。

某酸奶疑似使用植脂末(奶精),“控糖奶茶”实际并没有控糖功能……相关质疑层出不穷。这使公众心里不得不打鼓:难道所谓的“控糖”“少糖”只是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仅是一套商家用于吸引顾客的营销说辞?

除了虚假宣传的商家之外,市场上真正的“零糖零卡”饮料又真的健康吗?

朱加进告诉记者,其实“零卡”并不代表没有能量。饮料里每100毫升的热量如果小于17千焦,可以标注是“零卡”或者“零热量”。

同理,“零糖”饮料也不代表不含一点糖,根据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食品里每100毫升或100克中含糖量小于0.5克,就可以宣称是“零糖”或者是“无糖”。

“而且食品含有淀粉,可能标注为零糖,但其摄入人体消化后会变成葡萄糖。”朱加进指出,这些标语有可能会使公众产生误区,摄入大量饮料,这对身体也是不利的。

国外已有饮料营养等级“红绿灯”

被列入C或D等级的必须注明

实际上,饮料与糖的斗争在各国都并不少见。此前,新加坡已经根据饮料中糖分和饱和脂肪含量的不同,推行分级制度。据媒体报道,2022年12月30日起,新加坡所有本地销售的包装饮料和通过自动饮料机出售的饮料被要求标上营养等级标签。

2023年12月30日,新加坡将贴营养标签的要求从包装好的饮料扩大到现调饮料。根据新加坡卫生部的要求,30日起,餐饮店、伙食承包商、网络商店、酒店、工作场所、学校、医疗机构、托儿所等售卖的现调饮料必须按所含的糖及饱和脂肪含量分成A、B、C、D等级。

根据规定,每100毫升所含糖分在5克至10克之间、饱和脂肪在1.2克至2.8克之间的饮料属于C级,糖分超过10克、饱和脂肪含量2.8克以上则是D级。 相比新加坡的标准,上海纳入了反式脂肪的维度。在评级上,两地都选取几大元素中的最低等级作为最终分级。

新加坡规定,商家必须在菜单上注明哪些饮料被列入C或D等级,并在菜单上注明珍珠、果冻、冰激凌、发泡鲜奶油等饮料配料的含糖量。此外,商家不得为被列入D营养等级的现调饮料打广告。

据悉,没有按条例注明饮料营养等级的经营者,可被罚款达1000新元,约合5300元人民币。重犯者的罚款额加倍。

有网友表示,新加坡强制标签实行后,她在新加坡最大的连锁超市看到,某号称自己是无糖100%纯天然的果汁也被标为D类,还有一款纯牛奶则是C类。

营养分级对于老百姓来说通俗易懂

饮料“分级”标准仍有完善空间

朱加进告诉记者,“No Bad Food(没有坏的食物),所谓的‘不健康’,其实更多的可能是饮食模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健康。”

他表示,对专业人士而言,营养分级的意义不是太大,因为在此之前,大多饮料瓶身也标有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但这需要一定专业知识才能看懂。“所以对普通老板姓来说,营养分级还是挺有用的,一眼就能看懂,可以直观地进行选择。”

朱加进认为,整体来说,营养分级对公众来说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或许可以尝试进一步拓展到其他食品饮料领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其实从营养角度来说,ABCD的分级未必完全科学。”比如,对于一个很瘦的人来说,摄入一些非乳源性糖,未必对身体有害;又或者,对于乳糖不耐的人,即使选择了非乳源性糖含量较少的A类饮品,但乳糖含量可能仍较多。

朱加进称,目前上海试行的分级标准只涵盖了四种物质,没有关注蛋白质、钙、维生素等物质。他向记者介绍,按照该标准,牛奶里面含有反式脂肪,可能被分到C级或D级,但是牛奶中含有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物质并未纳入考量,“所以说,这四个指标对奶茶饮料类针对性相对较强,但没办法涵盖所有的营养指标,还存在完善的空间”。

编辑:吴瑕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4)
  1. 关山雪2024-04-13 15:55关山雪[安徽省网友]223.252.237.202
    终于有点了解为什么身边人越越关注饮料选择了。
    顶10踩0
  2. 广西农民工2024-04-12 03:28广西农民工[广东省网友]121.195.131.230
    希望这个试点可以推广到更多地方保障大家饮品安全。
    顶5踩0
  3. 成功调查2024-04-10 15:00成功调查[江苏省网友]125.37.233.210
    我还真没注意到“快乐水”有分级这得去是怎么回事。
    顶9踩0
  4. 凄迷2024-04-09 02:33凄迷[上海市网友]203.17.164.125
    这个试点挺有意思也让人更加关注自己喝饮料质量了。
    顶0踩0
推荐阅读
湘ICP备19021678号
Copyright © 2023 邵阳网 i07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