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网首页 > 随笔 > 为何诸葛亮只给儿子本诫子书?姜维又为何受到他倾囊相授?答案很简单!
为何诸葛亮只给儿子本诫子书?姜维又为何受到他倾囊相授?答案很简单!

为何诸葛亮只给儿子本诫子书?姜维又为何受到他倾囊相授?答案很简单!

在三国历史中诸葛亮是备受敬仰和崇拜名将和智者。他对待人事十分谨慎特别是对于自己亲属和信任人更是如。人们常常感到奇怪是诸葛亮对姜维和他些人倾囊相授却只给自己儿子本“诫子书”。原因实很简单:诸葛亮深知家族内部关系复杂性他并不想让儿子因为自己名声容易受到质疑或者因骄傲自大。相比他好姜维拥有出色才华和领导能力可以帮助自己完成“平定南蛮”任务因毫不吝啬地给予他诸多指导和帮助。这也反映出了诸葛亮对于家族内部和社会整治理和长远发展策略深刻思考。

诸葛亮和姜维,这两位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为知名的一对师徒了,“卧龙”诸葛对上“麒麟儿”姜维,用诸葛亮自己的话来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但诸葛亮就算再看好姜维,也不至于宁肯将兵法传给一个降将,也不传给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吧!难不成诸葛瞻真的如后人所说,是典型的“虎父犬子”,才让诸葛亮做出了这样大义灭亲的决定吗?

可能大多数对三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是从绵竹保卫战中知道诸葛瞻的,因为在此战中尽得天时地利人和的诸葛瞻,居然被邓艾成功翻盘,最终落得个身死军败的下场。而绵竹失守也成了导致后主刘禅投降的一大导火索。因此,这件事也为许多“虎父犬子”论的人找到了一个最好的理由:正是因为早已看出诸葛瞻不堪大用,才导致诸葛亮做出了选择姜维的举动!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妨从正史中探究一下:在诸葛亮给兄长诸葛瑾所写的信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也就是说诸葛瞻虽然从小就展示出了过人的才华,但诸葛亮对其却并不看好,认为他之后难成大才。虽然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诸葛亮证明了他的观点不无道理,只不过此时的他已经看不到了……

这样看来,诸葛瑾就是三国版的“伤仲永”喽?其实不然,在延熙十六年,也就是公元253年,诸葛瞻的堂兄,东吴的诸葛恪因为在东兴之战中打败了魏国军队,于是打算乘胜追击,大举出兵。但诸葛瞻在闻知此事后却立即写信给诸葛恪,认为他穷兵黩武,可能会招致恶果。而结果也正如诸葛瞻所料,诸葛恪大败而归,之后被摆下鸿门宴的孙峻所害。

从这件事中我们不难看出,诸葛瞻也并非是我们所说的“伤仲永”一类的人。那么问题又回来了,诸葛亮为何偏偏选择了姜维呢?

到了这里,就不得不提出这件事的第二种观点了:诸葛亮之所以没有将所有本事都传给儿子,主要是为了避嫌,因为他不愿意在别人口中留下“任人唯亲”的口舌。再加上诸葛亮在蜀国势大,已经遭到了包括刘禅在内的许多人的记恨,如果他全力培养了儿子诸葛瞻,势必会引起刘禅等人的警觉。一旦自己撒手人寰,诸葛瞻恐怕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那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拿一件事为例就很清楚了: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一直与他政见不合的大臣李邈马上公开指责诸葛亮生前的种种做法,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刘禅在知道了这件事后却勃然大怒,当即处斩了李邈。不仅如此,诸葛瞻也因为父亲诸葛亮的缘故,在朝中的地位节节攀升,不但年仅17岁就被刘禅招为了驸马,之后更是以火箭般的速度坐到了卫将军的位置。如果刘禅对诸葛亮心有芥蒂,那诸葛瞻的仕途绝对不会如此顺利,因此“避嫌”一说也不攻自破。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诸葛亮只给他留下了一本《诫子书》呢?其实大家都把问题给想复杂了,答案很简单:因为当时的诸葛瞻太小了!

我们都知道,一生为蜀汉尽心尽力的诸葛亮只有黄月英这一个妻子,而每日繁重的工作量也导致他没有在传宗接代这件事上过多费心,因此直到他46岁的时候都没能诞下一子。在古时候,传宗接代可是大事,而且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当时也很普遍,为了使得诸葛家的香火得以延续,诸葛亮只好从兄长诸葛瑾那过继了一个儿子——诸葛乔。但诸葛亮并未因为继子身份对其有所疏远,反而将其视若己出,尽心尽力地帮助他成长为诸葛家的栋梁之材。

但不幸的是,在诸葛亮北伐期间,负责押送粮草的诸葛乔因为过于劳累,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但万幸黄月英此时也为他诞下了一名男婴,这就是诸葛瞻。

老来得子的诸葛亮自然十分高兴,但没过多久,自己却也因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逝了。此时的诸葛瞻才刚满8岁,给一个只有8岁的孩童传授自己用一生经验总结的兵法什么的,就算再天才也吃不消啊!这也是诸葛亮为什么没有把毕生所学都传给诸葛瞻的真正原因,再加上诸葛亮病得突然,又在北伐最前线,等诸葛瞻赶到,自己恐怕早就一命呜呼了……或许诸葛亮要是能多活几年的话,诸葛瞻一定是他的最佳人选。

而关于《三国志》中对诸葛瞻的诸多负面描写,《华阳国志》的作者,史官常璩也向我们给出了答案:陈寿在诸葛瞻手下任职时曾受其辱,所以在《三国志》中将蜀国败亡的原因归咎在了“窃弄机柄”的宦官黄皓以及“无能匡矫”的诸葛瞻身上。因此,原本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却在后世的诸多阴谋论中被搬上了台面……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Beata2024-04-14 23:40Beata[澳门网友]103.52.175.226
    或许诸葛亮选择只给儿子本诫子书是因为他对自己家人有着特别责任感姜维受到他倾囊相授可能是因为姜维对诸葛亮展现出了忠诚和信任。
    顶19踩0
  2. 佐籩_▂2024-04-14 10:17佐籩_▂[甘肃省网友]203.195.85.223
    诸葛亮只给儿子本诫子书可能是因为他对自己儿子寄予了特别期望姜维受到他倾囊相授可能是因为姜维展现出了非凡才华和潜力。
    顶3踩0
推荐阅读
湘ICP备19021678号
Copyright © 2023 邵阳网 i07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