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网首页 > 资讯 > 帮助家长识别求助信号,帮助孩子走出心理洼地
帮助家长识别求助信号,帮助孩子走出心理洼地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健康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高发期。近年来,由这些青少年心理问题导致的社会问题乃至悲剧愈发常见。对于处于成长关键阶段的青少年,其心理状态和需求,可能多数家长并不真的了解。有些家长不懂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也有不少家长对心理健康不以为意,将孩子的心理危机或心理问题视为 " 矫情 "" 叛逆 "。

其实,家长与其等孩子有了明显病症才心急火燎地四处求医,还不如尽早关注早期预防,学会识别青少年潜在心理问题的 " 求救信号 ",帮他们及时走出 " 心理洼地 "。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大部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首次爆发年龄是在 7 — 11 岁之间。近一半的心理健康问题在 14 岁之前发病,近四分之三的心理健康问题在 24 岁前发病。且儿童青少年期间出现过心理行为问题的,成年后更容易患精神疾病。

作为心理健康问题的易感人群,青少年可患的精神疾病谱很广泛。因为,青少年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限,加之受到身体快速发育带来的挑战,情绪常如暴风骤雨,且自控能力有限,对事物的认识偏激,不够全面客观。当孩子面对过重的学业压力、亲子冲突或同伴问题时,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不良后果。

最近,一份关于 " 青少年心理焦虑、抑郁 " 的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在影响青少年焦虑(抑郁)的各种因素中,选择最多的为 " 升学压力 ",占 54.66%;其次为 " 父母期望 ",占 43.55%;" 学校考试评比 ",占 39.97%;选择 " 教师言行 "" 人际交往 " 与 " 成长困惑 " 的人数相对平均,占比在 20% 左右。

一些家长直到孩子出现明显的症状或被医生确诊时,才意识到问题所在。但心理疾病并不是突然爆发,而是多种负面因素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的矛盾、身体形象的自卑等都可能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初期可能只是一些不太明显的情绪或行为问题,但随着时间推移,部分青少年儿童可能逐渐出现持续的抑郁、焦虑、社交障碍等。

当孩子出现这些情况,家长必须格外警惕

心理健康问题分为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内化问题包括一些内隐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等,这些不容易被识别;外化问题包括多动症、攻击行为、破坏行为等,更容易被发现和识别。但是,不管哪一类,都会有一些信号和外在行为表现。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常表现为以下三个层面的异常。

一是行为层面。孩子变得不合群、喜欢离群独处、沉默少语、少动、精神不集中、多动,甚至出现暴力倾向、逃学、偷东西等不良行为。二是在情绪层面。表现为焦虑、厌学、容易生气、恐惧、敌意或想轻生等。三是生理层面。孩子可能会自述头疼、腹痛,有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行为。也会有睡眠问题,如早醒、入睡困难、耳鸣、尿频甚至全身不适。这些可能由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症状,和身体疾病的最大区别在于,医院检查不出任何实验室的指标阳性,也就是检查不出任何躯体疾病。

一旦当孩子出现了下面一些情况,家长可能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1. 对通常感兴趣的事情失去了兴趣。

2. 感觉无力。

3. 睡得太多或太少,或看上去一天都很困。

4. 独处的时间越来越长,回避家人和朋友。

5. 节食、运动过度,或体重明显增加。

6. 自伤行为。

7. 吸烟喝酒或使用药物。

8. 独自或与朋友一起涉足危险行为或破坏性行为。

9. 有极端心态。

10. 有段时间非常活跃,比平时睡得少,说有人试图控制自己,或听到别人听不到的事情。

守护好家庭 " 微生态 ",为孩子缓冲压力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复杂。其中,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最重要的 " 微生态 " 环境,即使外界 " 阴云密布、暴风骤雨 ",只要家庭这个微环境保持 " 风平浪静 ",孩子也可以健康快乐成长;相反,如果家庭不能成为外界负面压力的缓冲地带,反而对孩子施加更大压力,或是家长把自身的压力和焦虑,转嫁给孩子,孩子也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困境,甚至就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本人在一个公益的心理咨询平台接触过不少案例。有些是孩子自己注册咨询,主述自己非常痛苦,有自伤行为或严重的睡眠问题,甚至幻听。每当我建议他们和父母沟通,寻求帮助时,他们的回答总是出奇相似:父母不知道这件事情、父母根本不听他们说、父母只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等等。有些还主诉就是因为自己考砸了,受到父母严厉批评,使症状进一步加重,才过来求助。更有些极端案例,例如孩子已经被精神科医生诊断为中度抑郁了,家长竟然不认同这个诊断,还会因为一些小事,在医生面前和孩子争吵起来。种种现象表明,家长在这些养育过程中的失职,可能是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助推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形成是长期负面情绪累积的结果。相信家长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的方式是否正确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量科学研究表明,睡眠对儿童青少年大脑发育和工作效能有重要影响。2021 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但我仍见过有初中班级的家委会提议让孩子早上 7:30 就到校背诵,美其名曰减少孩子高年级的背诵压力。其实,家长最清楚自己孩子的睡眠时间,有些动作慢的初中生可能每天 8 小时都难以保证。

放下高期待,把爱融入日常每一次用心陪伴

很多家长都说自己对孩子没有什么要求。记得一次家庭讲座后,我问一位家长对孩子有何期望?他的回答是 " 一般化,不太差就行 "。我又问他,如果全年级有 300 名学生,您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到多少名?他稍微思考了一会说:"40 名吧。" 这可说是非常高的期望了。

人都需要被尊重和认可,孩子也不例外。心理学认为,在孩子小的时候,自尊和自信心的形成,主要受他人评价的影响,比如在父母的赞赏和肯定中,慢慢形成自我意识中自我评价体系。青春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自我认同的发展,也就是决定自己是谁和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而他人评价,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认同。很多时候,学习成绩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孩子的认可度。而且,很多家长非常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比如别人家的孩子考了前几名,报了几个辅导班等。当孩子不能被自己最信任的、最爱的人——父母,从内心接纳和认可,是非常痛苦的事情,由此也无法形成对自己的认同感。无条件的爱,是真正从内心无条件接纳孩子,发现自己孩子优势,并给与孩子更多、更有效的支持,帮助孩子在现有的基础上进步。

另一方面,让孩子从自主生活中获得成就感、自我肯定和自信也非常重要。因此,要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并体验生活。如果学习是孩子的全部,那么他就只能从学习中感受到肯定,一旦学习不好,必然无法得到积极的体验,难以找到自我认同感。

还有一类学生成绩不错,但并非都是主动学习,而是被动地接受各种辅导,即使能够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但他们内心往往也充满迷茫,找不到方向。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内心的那个声音会越来越强大:" 我为什么要学?"" 我的学习是为谁在学?"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回答,就会衍生出其他的问题。这就需要家长给孩子更多自主选择、体验生活的机会。

每个父母都非常爱孩子,希望他们将来过得好。那就不妨把爱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用心陪伴中,每一次对话中,每一次对自主选择的尊重之中。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8)
  1. 永飞翔2023-12-08 10:07永飞翔[福建省网友]203.8.217.213
    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个话题确实需要更多的关注。
    顶8踩0
  2. 寒冬落雪ゞ2023-12-07 21:51寒冬落雪ゞ[福建省网友]203.16.38.25
    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希望能够有更多志愿者加入。
    顶3踩0
  3. 拥之则安〆2023-12-07 09:36拥之则安〆[广东省网友]202.148.44.25
    @飘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确实很重要,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顶7踩0
  4. 飘渺2023-12-06 21:20飘渺[北京市网友]116.58.218.158
    孩子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重视,希望这个活动能够有所帮助。
    顶0踩0
  5. 素芭*2023-12-06 09:04素芭*[北京市网友]202.43.157.14
    这是一项非常有温暖的活动,值得支持。
    顶0踩0
  6. 狼少年和黑王子2023-12-05 20:48狼少年和黑王子[福建省网友]203.16.133.75
    希望能够提供更多实用的方法和建议,让家长和孩子受益。
    顶0踩0
  7. 失落泣红悲痛酸楚2023-12-05 08:33失落泣红悲痛酸楚[辽宁省沈阳市网友]103.57.138.23
    心理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需要更多人关注。
    顶3踩0
  8. 仲夏墨2023-12-04 20:17仲夏墨[江苏省网友]103.60.165.16
    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希望能够真正帮助到更多的家庭。
    顶8踩0
推荐阅读
网站信息
湘ICP备19021678号
Copyright © 2023 邵阳网 i07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