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网首页 > 知识 > 三伏灸|冬病夏治:消化系统问题的防治
三伏灸|冬病夏治:消化系统问题的防治

TIPS:本文共有 138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三伏灸+|+冬病夏治之消化系统问题”将探讨在三伏天使用灸疗法治疗冬季积累的消化系统问题。随着气温升高,冬季积累的消化不良、胃痛、便秘等问题可能会加剧,而使用灸疗法可以帮助舒缓这些症状。本次讨论将包括三伏天的特点,消化系统在夏季的易发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灸疗方法。通过本次活动,参与者可以了解如何利用中医传统疗法调理消化系统,保持身体健康。

传承艾 传递爱有爱有艾有健康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爱艾贴

消化系统疾病是三伏灸调理的六大类疾病之一,主要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以及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在酷暑难耐的夏日,脾胃虚寒性胃痛、腹痛、腹泻、便秘等患者会感觉较舒适,而这一时期也是艾人们防治“冬病”发作的黄金时机。

我们选盛夏伏天之时,取“春夏养阳”之意,健脾温肾,和胃止痛,增强体质,而使来年胃肠病少发、轻发作乃至不发,即借助自然之元阳补体内之虚阳。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反复难愈。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夏日炎炎,正是冬病夏治时,冬病夏治调理消化系统疾病,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艾人们要抓紧此次机会。

健脾和胃

艾灸取穴:中脘、三阴交、承山、足三里

取穴原理:?中脘穴:调胃中和、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三阴交:健脾益血;?承山:运化水湿,固化脾土;?足三里: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使气血源源不断生长。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需要经过胃的腐熟和脾的运化之后才能转化为精微物质,然后输送到全身各处,起到滋养全身的作用。而脾胃虚弱、气血不和,则容易导致胃脘痛、嗳气、恶心、呃逆、呕吐、腹胀、腹泻、便秘、厌食、消化不良等症状。

胃炎

艾灸取穴:中脘、天枢、足三里

取穴原理:天枢穴: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胃动力,生津通便。

胃炎是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根据临床发病的缓急和病程的长短,一般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临床上常急性发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泛酸等症状。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亦可见上述症状,但病程较长。

胃炎属于中医学中“胃痛”、”胃脘痛“的范畴。本病为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症。该病病位在胃,与脾、肝的关系密切。

消化性溃疡

艾灸取穴:中脘、上巨虚、公孙

取穴原理:?上巨虚:调和肠胃、通经活络;?公孙:健脾益胃,通调经脉。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本病临床表现不一,少数可无症状,或以血、穿孔等迸发症为本病的首发症状。但绝大多数患者以规律性的上腹部疼痛为典型性症状。

慢性腹泻

艾灸取穴:神阙、中脘、合谷

取穴原理:合谷为大肠经原穴,属阳主表,取清走衰,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之功。

慢性腹泻是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主要症状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中夹带没有完全消化的食物,严重的大便泄下如水。腹泻的主要病变在于脾胃与大小肠的功能失调。艾灸调理慢性腹泻应以健脾和胃,温肾壮阳,疏肝理气为主。

三伏灸即将来临,你准备好了吗?关注我们,了解更多的三伏灸知识。

本文由【爱艾贴】公众号整理或原创文章

小编关于《三伏灸|冬病夏治:消化系统问题的防治》就分享到这儿了,如果内容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加收藏哦!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落花飘舞2024-02-17 20:56落花飘舞[海南省网友]103.53.5.20
    消化系统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人,希望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带来改善。
    顶8踩0
  2. 小詹2024-02-17 20:29小詹[重庆市网友]123.4.143.84
    这个方法听起来很新颖,不知道有没有人试过,效果如何呢?
    顶1踩0
推荐阅读
湘ICP备19021678号
Copyright © 2023 邵阳网 i07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