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网首页 > 推荐 > 佛教视角下的中国与边地界定
佛教视角下的中国与边地界定

TIPS:本文共有 90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在佛教教义中,"中国"和"边地"是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信仰者的修行和觉醒有着不同的意义。"中国"通常代表着内心的安定与平静,是修行的重点和目标,象征着心灵的净土。而"边地"则指代着外部世界的喧嚣和诱惑,是修行者需要警惕和避开的地方,代表着诸多世俗纷扰和障碍。 在佛教传统中,"中国"与"边地"的区分有助于修行者明晰内外境界,引导他们专注于内心的宁静与洞察,同时警惕世俗诱惑和迷惑。通过不断区分和觉察"中国"与"边地"的区别,修行者可以更好地净化内心、超越烦恼,最终达到解脱与觉醒的境界。

“中国”与“边地”

佛经里说的“中国”与“边地”与其字面意义无关。其真实意义是,经过佛法教化过的,佛法兴盛的国土称为“中国”远离佛法,或是没有佛法,或是还没有经佛法教化的国土,称为“边地”。

佛经中的“中国”与“边地”

从此(即舍卫国)东方,有奔荼林,彼有水,名曰奔荼。从此已去,名为边国。南方有国,名摄伐罗佛底,有水亦名摄伐罗佛底。从此已外,亦名边方。西方有国,名窣吐奴,邬波窣吐奴婆罗门村,此外名边方。北方有山,名嗢尸罗,此山之外,名曰边方。

——如佛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

释义

根据这一说法,世界的中心乃是舍卫国,而中国则是以下东南西北四极内围的区域:奔荼林(东),摄伐罗佛底(南),窣吐奴(西),嗢尸罗(北)。在佛典中,“中国”乃是指五印度,甚至是中印度。其之外的区域都被称作边地。

在解释《瑜伽师地论》中的一句话(“又处中国不生边地”)的时候,窥基法师更做了如下的解释:“依俗间释,唯五印度,名为中国。中国之人,具正行故。余皆边地,设少具行,多不具故。佛法所传,唯中印度,名为中国。威仪礼则,顺正理故;苾刍等具正行故,具正至故。余虽少具,多乖仪则。行不纯故,皆名边地。”

因此,窥基法师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观点。他认为,一个有真佛法的地方——也就是中印度,那个佛陀曾经活跃过的地方——就是“中国”;而那些因为对佛法的不全或不正的实践而让佛法残缺不全的地方乃是边地。

——广行法师小语清凉

文章摘自广行法师《走近佛教》

做有正知正见的佛教微刊

文:广行法师

编辑:于丹铭

-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小编关于《佛教视角下的中国与边地界定》就分享到这儿了,如果内容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加收藏哦!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放风筝的嗷大猫2024-02-22 10:34放风筝的嗷大猫[黑龙江省网友]43.249.120.189
    佛教对于中国与边地的界定,可以让我们从宗教角度去思考历史和地域的关系,很有启发性。
    顶6踩0
  2. 风灵2024-02-22 10:28风灵[天津市网友]157.148.232.185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以佛教视角重新审视中国与边地的关系,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顶9踩0
  3. 新的一天2024-02-22 10:23新的一天[安徽省网友]103.31.162.80
    佛教视角下的中国与边地界定,让我对中国古代边疆地区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顶0踩0
推荐阅读
湘ICP备19021678号
Copyright © 2023 邵阳网 i0739.com